ID: 24166797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3460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听说过毛泽东这个名字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导入】 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伟大的_____者,无产阶级_____家、_____家和_____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一生著述很多,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 润之 马克思主义 革命 战略 毛泽东还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词。诗词想象奇特,气势磅礴。《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答李淑一》等都是著名诗篇。 理论 沁园春 长沙 一、学习目标 ② 理解、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学习毛泽东同志敢于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① 把握全首词的景物(意象)。 突破由景到情的转换,理解上下片的关系。 把握整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③ 鉴赏语言:理解、把握全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的精确。 二、关于词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 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而长沙是题目。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阕”。 三、整体感知 一、听诵读\正音: 沁园春 百舸 峥嵘 廖廓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二、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沁园春(qìn) 百舸(gě)峥嵘(zhēng róng)廖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四、赏析上片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1)交代了时间———深秋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3)交代了人物—诗人 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所描绘的场景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看”的作用? “看”字承首句“立”,领字,领下文七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奠定了全词壮怀激越的感情基调。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看到了哪些景物? 山 树 水 船 鹰 鱼 万物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意象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孕育作者的情感。 意境 诗歌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如何做意象题? 1、找到意象,结合具体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诗歌的图景(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