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海一中2025-2026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3分)和第Ⅱ卷主观题(114分)两部分,3分卷面分,满分共150分。 知 识 与 技 能 学习能力(学法) 内容 基础 阅读 鉴赏 写作 方法规律易混易错 关键环节 分数 33 36 12 60 33 第Ⅰ卷 基础题(33分) 一、小语段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思想奠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孔子周游列国,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宣扬儒家精神,晚年回到鲁国笔耕不辍地整理古籍、教育士人,为文化传承做出巨大贡献。这种弦歌不辍、( )的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记忆,成为民族精神的( )。《周易》中言“ 甲 ”,呼吁人们以积极进取、明朗刚健的姿态,坚持不懈地追求高远的理想;《论语》中言“ 乙 ”,强调人当志存高远,且对“仁”之大道的追求永不止息。这种磅礴向上的奋斗进取精神,让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忧患、饱尝沧桑巨变仍屹立不倒,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力量所在。 先秦儒家思想奠基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民本追求。虽然儒家思想讲究封建等级制度,但是其“安民”“保民”的思想在客观上加强了民本思想的长远发展。《论语》中对修身做出了不同维度的要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君子提高自身修养的终极目标,是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孟子更是提倡“ 丙 ”,为黎民百姓发出了最响亮的( )的呼喊;荀子言“ 丁 ”。他们把重民、安民的种子埋在治国者心中,在后世结出民本思想的累累硕果。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易混易错题) A.薪火相传 底色 振聋发聩 B.一脉相承 底色 振聋发聩 C.薪火相传 本色 震耳欲聋 D.一脉相承 本色 震耳欲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思想虽然讲究封建等级制度,但是客观上其“安民”“保民”的思想促进了民本思想的长远发展。 B.虽然儒家思想讲究封建等级制度,但是其“安民”“保民”的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本思想的长远发展。 C.虽然儒家思想讲究封建等级制度,但是在客观上从长远看,其“安民”“保民”的思想加强了民本思想的发展。 D.儒家思想虽然讲究封建等级制度,但是其“安民”“保民”的思想在客观上加强了民本思想的长远发展。 3.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对应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社科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