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8033

8.3《琵琶行》课件(共5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946161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唐宣宗《 吊白居易》) 。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贵为天子,为一文人写悼亡诗,很是不寻常。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白居易的“ 琵琶篇”———《 琵琶行》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 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及“歌行体”这种诗体的特点。 赏析对比、衬托、比喻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分析琵琶女的形象,领悟诗人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年—846年) 乐天 香山居士 中唐 现实主义 《新乐府》《秦中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者简介 772年:遇水而生叫居易--《礼记》:君子居易以俟命。《周易》:乐天知命故不忧 782年( 11岁):初识邻女叫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787年(16岁)声名才子动京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 798年(27岁)移家洛阳别湘灵———《寄湘灵》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800年( 29岁)以第四名及第--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作者简介 801年( 30岁)吏部科考相识23岁元稹 803年(32岁)以书判拔萃科登第与元稹同授秘书省校书郎 804年(33岁)迁家长安母拒与湘灵婚———《冬至夜怀湘灵》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806年(35岁)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试为歌之《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也六宫粉黛无颜色。 815年(44岁)被贬江州途中偶遇湘灵父女抱头痛哭 816年(45岁)任江州司马,作《琵琶行》 831年(60岁)元稹卒于武昌,作《梦微之》:君埋地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846年(75岁)卒于洛阳,葬于洛阳龙门香山 作者简介 代表作:《白牡丹》《买花》《长恨歌》《琵琶行》《观游鱼》《鸟》《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宫词》 知识点: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 “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元轻白俗”--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诗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诗过于强调通俗平易,元诗还流于轻佻淫靡.后人“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故苏轼讥之为“元轻白俗”。 知识点 白居易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白居易等人倡导的诗歌领域的一次变革。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有三方面要求:第一是用新题,第二是写时事,第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 新乐府运动 作者简介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创作变化 琵琶行写于元和11年(公元816年),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这次打击在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在浔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从京城流落此处善弹琵琶的倡女。诗人听其感伤身世,也引起自身的贬谪之感。作者与琵琶女虽有官、妓身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