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惟大美山水 以平复功名利禄之心 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把握景物特征,学习描绘景物。(难点) 3.感受富春江风光,体会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 与朱元思书 给予 书信 吴均好友 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人称“吴均体”。 “吴均三书”:《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课后四,划下来】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请你化身导游,朗读课文,让游客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韵之美,吸引他们来富春江旅游。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把握节奏。 读文,感受音韵和谐之美 疏通文意 风 烟 俱 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 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雾 全,都 从 到 表约数,相当于 “上下”,“左右”。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消失(形-动) (名-动) 疏通文意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视无 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 奔。 直接 看 湍急的水流 好像 动作名,飞奔的马。 障碍 译文: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直看下去,可以看到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疏通文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竞 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 成 韵。蝉则 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岸 生长 凭借 逐着 名作动, 向上 形作动, 向高处,往远处高远 笔直地 向上 冲击、撞击 美丽的鸟 相互和鸣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断绝,消失。 老鹰 到 平息 筹划、治理 看 同“返”,返回 名作状,在上边 白天 稀疏 掩映 全都 好像 山之绝在“奇”,奇在_____,你看(听)_____。 水之绝在“异”,异在_____,你看_____。 请同学们采用以下句式,化身导游,结合文本内容及山水的特点,编辑文字发布朋友圈,推荐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示例1: 山之绝在“奇”,奇在高峻,你看“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作者运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竞”字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突出了山的高峻、秀丽和生机勃勃。 示例2: 水之绝在“异”,异在“猛急”,你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作者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表现水流的湍急和凶猛。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异水 奇山 水色——— 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