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8307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128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over
(课件网)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 2.学习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 3.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感受议论文的逻辑美。 议论文文体知识 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①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需要证明什么)。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 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 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②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③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1、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2)类型:概括或具体 3、道理论据:(1)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论据 1、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论证 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有代表性的事例)列举......的例子,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名言警句、定理公式)引用......的名 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 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正反两反面)列举出......和......的事 例加以比较,说出两者在某方面的区别,突出强调 了......的观点,使论证更鲜明,更具说服力。 (4)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 点,从而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听读感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听朗读,注意课文的朗读停顿与字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作战时的人心归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 外城。 围。 连词,表顺接 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内城。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 句首语气词,表示将要发表议论。不译。 这样却。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指军备精良。 泛指物资粮食。 米。 放弃。 连词,表顺承,然后。 代词,指城。 充足。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