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中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书写(3分) 1.(3分)甸 著 驱(评分标准:一空1分,共3分) 2.(1分)B(评分标准:1分,选错不得分) 3.(6分)①但愿人长久 ②千里共婵娟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 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更有痴似相公者 (评分标准:6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4.(3分)唯有坚守初心。韩愈因上书劝谏被贬,虽远离朝廷,但他仍一心为皇帝分忧,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坚守初心。(评分标准:仿照示例填写1分;结合诗歌说明理由2分) 5.(4分)①辞去 ②离开 ③快乐 ④以……为乐(评分标准:一空1分) 6.(3分)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宋代士大夫踔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评分标准:一处1分,共3分) 7.(10分) (1)(2分)四面群峰环绕,翠绿盈满小窗。白云在天空飘荡,整日不离开。(评分标准:四来:环绕0.5分;盈:满0.5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2)(2分)周围的边声跟随号角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评分标准:画面描述中有出现号角、层峦叠嶂、落日、古城等要素即可) (3)(4分)范仲淹被贬睦州时,身处青山绿水,每日与同僚作诗抚琴,“大得隐者之乐”,有归隐山林的快乐与洒脱;而戍守西北时,则面对着烽火狼烟,战事未平的悲壮战场,内心燃起的是壮志未酬之感。(评分标准:结合睦州之景,赏析人物的快乐与洒脱2分;结合西北之景,赏析人物的悲壮2分;共4分。) 8.(5分)范仲淹的一生几经波澜,既曾官至宰相,在官场如鱼得水;也曾被一贬再贬,远离朝廷,但他终其一生,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都未曾忘过自己的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例如当他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归乡后,虽远离朝廷,但仍关心国家大事,执经讲学,为国家培育人才;当他戍守西北时,金戈铁马,报效国家。从未因生平的不顺与困境而自暴自弃。(评分标准:突围方式2分;结合诗文具体阐述3分;共5分) 9.(3分)①野风吹着灰暗的路②用口水卸妆\擦拭妆容③爬坡(评分标准:一空1分,共3分) 10.(4分)对话的时候用“二亚”和“不叫二亚的姑娘”是为了更好区分对话双方,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作者将二者进行了对比。面对寒冷,二亚想到妈妈冻伤的手,会想哭,可以看出二亚善良、懂事乖巧、细心。不叫二亚的姑娘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豪放,不受拘束。 统一称呼为“她们”,暗示她们是社会某种群体的代表,农村的姑娘到城里工作,淳朴天真,喜欢城市生活又挂念农村故乡,但是她们既不属于城市,又无法真正回归故乡,成为进退两难的城市边缘人,表达作者对这类人群的关注,引发读者的思考。 (评分标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者的不同形象2分,代表某种群体1分,作者意图1分,共4分) (4分)黑夜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夜晚已经降临;将黑夜比喻成汹涌的黑水,象征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给人以无边的恐惧和未知的凶险。以景作结,意蕴丰厚,“她们”还未看见村庄,却已被黑暗淹没,她们能真正“归家”吗,迎接她们的将是什么,结局引人深思,揭示主题。 (评分标准:交代时间1分,比喻及效果2分,揭示主题1分,共4分) 12.(6分) 示例1:我认为可以。小说写了两个城里工作回乡的姑娘,在回家的途中兴奋期待到担心害怕化妆被家乡的人误解,最后用口水卸妆,恢复“本色”回家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心思淳朴、天真可爱的年轻女孩形象。她们既爱城市烙下的时尚印记,又需要保持“本色”的乡村模样,她们向往城市美好的生活,又思念自己的故乡,无法将二者很好地融合,看似是个人的矛盾,其实反映的是城乡的差距,让人思考城乡边缘人的生活和命运。本单元选择的是有关“少年成长”的小说,讲述的是少年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