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 解 度 第一课时 素养目标 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液,识记两者之间如何转 化; 2 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结晶的方法。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如果将大量的糖放入一杯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饱和溶液 10ml水 加2gNaCl 搅拌 再加2gNaCl 再加10ml水 实验 内容 加入2g 食盐搅拌 再加入2g 食盐搅拌 再加入 10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食盐完全溶解 食盐有少量剩余 剩余的食盐又溶解 水量增多,溶解的物质也增多。 10ml水可以溶解2g氯化钠 10ml水不能把4g氯化钠全部溶解 增加溶剂水的量,可以溶解更多的溶质氯化钠 分析:氯化钠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有限度,增加溶剂的质量可以增加溶质溶解的质量。 物质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增加溶剂的量,可以溶解更多的溶质 冷却 10ml水 加3gKNO3 搅拌溶解 再加3g 加热 又再加3g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加入3克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3克硝酸钾,搅拌 …… …… 加热 再加入3克硝酸钾,搅拌 冷却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有晶体析出 温度可以影响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温度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物质溶解的量越多,溶解能力越强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饱和溶液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必须说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要指明溶质是什么?) 分 析 高锰酸钾固体完全溶解 这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思考1: 方法: 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饱和溶液 思考2: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蒸发掉一些水、 加入硝酸钾、 降低温度 加入溶质 蒸发溶剂 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通常情况)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 温馨提示: 饱和溶液 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叫做结晶。 结晶 结晶 3.晶体的获得 (1)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 (2)降温结晶(冷却) (适用于溶解能力随温度的下降明显下降的物质,如:KNO3 NaNO3) 结晶 结晶 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关系怎样? 浓溶液与稀溶液 现象 溶液状态 溶液浓度 食盐溶液 食盐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溶液 熟石灰不完全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10mL水 2克食盐 浓度大 浓度小 0.2克熟石灰 10mL水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浓溶液 稀溶液 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2.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 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结论: 不饱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