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3308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414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新疆,阶段性,答案,试题,语文,测试
  • cover
新疆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 阶段性诊断测试(八年级语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凝神屏息,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 ① (xián)熟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虽然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但是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宏伟森严的“重岩叠嶂”,有情趣盎然的“负势”“争高”;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焦躁,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 ② 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1.文中加点字“屏”的读音正确的是( )(3分) A.píng B.bíng C.bǐng D.pǐng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3分) A.闲 B.嫌 C.贤 D.娴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3分) A.眼花缭乱 B.异彩纷呈 C.独一无二 D.五彩斑斓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但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而且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B.如果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理由。 C.即使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D.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强调时效性,必须完整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 B.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消息,其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一般来说,颔联和颈联应是对仗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D.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钱塘湖春行》是他在杭州时所作。 6.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1) ”是王绩眼中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2) ”是崔颢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3) ,(4) ”是王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的大漠之美:“(5)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春行西湖的花草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承天寺的月色,苏轼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6) ”的感慨,表达自得其乐的达观自适;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7)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不可阻挡的衰老,曹操借一句“(8)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7.名著阅读(10分) 《红星照耀中国》别名《 》是 (国别)记者 (人名)的纪实作品。(3分)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什么?(2分) (3)《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有哪些?(5分)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8.下面对《野望》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 首联中“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的心情。 B. 颔联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的景色,到处一片秋色,在落日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C. 颈联描写了秋野的静景,牧人与猎马的近景特写,使整个画面洋溢着宁静安详的田园气氛。 D.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感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追怀古代的隐者伯夷、叔齐。 阅读【甲】【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