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370

11.2《与妻书》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4717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与 妻 书 不负苍生 林觉民 2025-2026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思路,理解内涵丰富深刻的语句。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排比、用典等多种修辞格的写法。 3. 体悟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 学习目标 与妻书 走近作者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1887年出生于福建闽县。清代末期封建朝廷昏聩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一步步瓜分中国。1907年,在日本留学的林觉民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主张推翻帝制,拯救国家于危难。 1911年4月24日,在准备参加广州起义的前夕,他给妻子写了这封绝笔信,表现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年仅24岁,遗体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林觉民参加敢死队,攻打两广督署衙门,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后共收殓72烈士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背景探寻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标题释义 与妻书 与:给 书:信 广州起义前三日,林觉民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其中这封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这封信,既是情深意重的情书也是一封革命遗书,被后人命名为《与妻书》,又称《绝笔书》《寄妻绝笔书》。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也可独立成段。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此致敬礼”。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此致”二字之后不加标点,“敬礼”二字之后可加感叹号表示诚意。 ⑤署名和日期:另起一行,在右下方位置署名,日期写在名字下方。 格 式 书 信 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整体感知 要求:①听准读音 ②听准节奏 ③听出感情 听诵读,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读准字音 ① 如晤(  ) ② 眷(  )属 ③ 称(  )心快意 ④ 几家能彀(  ) ⑤ 吾尝语(  )曰 ⑥ 必不能禁(  ) ⑦ 双栖(  )之所 ⑧ 虐(  )民 ⑨ 使之肖(  )我 ⑩ 依依旁(  )汝 的(  )的非吾所忍 一恸(  ) wù juàn chèn gòu yù jīn qī nüè xiào bàng dí tòng 第1段:写信的原因(“以此书与汝永诀”“恐汝不 察吾衷”和心情(“悲”)。 第2段:“吾衷”的内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第3、4段:追忆恩爱往事——— ①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②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③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第5段:率性而死的原因(为国事)及嘱托(育子成人) 第6段:死后“三愿”(哭相和、愿有鬼、愿心电感应是实) 第7段:至爱妻子,但不能独善其身。 第8段:望“尽吾意”。 概括段落内容 梳理行文思路 ①交代写信原因和心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