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5276

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317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统编,答案,练习,巩固,期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题目。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④,始极其浓媚⑤。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⑥,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夕舂:夕阳。⑤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⑥受用:享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安可为俗士道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轼和袁宏道分别借赏月抒发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B.不以疾也 奋笔疾书 C.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良多趣味 用心良苦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啼叫,引发人联想,凄惨悲凉。 6.阅读《三峡》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迭崿①秀峰,奇构异形;林木萧森,离离②蔚蔚。流连信宿③,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取材于《水经注》) 材料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①【崿(è)】山崖。②【离离】繁茂的样子。③【信宿】整夜。 我国古人很早就体悟到山水的审美趣味。《水经注》中,道元以“① ”一句,精妙概括了三峡春冬趣景;描述西陵峡时,作者记述自己看到奇峰迭起、林木蔚然,他“② ”,欣然之余,甚至把自己视为③ 。《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与谢灵运共赏山川,为自己能欣赏如此“奇”景而深感④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