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6738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4478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喜事”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背诵全诗,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以及 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走进诗人 杜甫,字 ,自号 。河南巩县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诗人。代表作是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 ”。作品风格以 为主。 少陵野老 子美 现实主义 “三吏”“三别” 诗史 诗圣 李杜 沉郁顿挫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生平 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2.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3.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鄌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莉、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我们所熟识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 崔县令 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题目解说 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 多用以 专指县令。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拜访。 “喜”表明喜悦之情。 课文朗读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sūn) (pēi) (shè) 课文讲解 叁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皆”字、“但”字有什么作用?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 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 的伴侣。 1)环境的清幽僻静 2)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 3)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鸥鸟意象内涵 1.潇洒自由、睥睨天下 2.远离机心,与世无争 3.淡泊寡欲,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