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8775

第三章 机械波 课时1 波的形成(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2512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物理,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第三章
    第三章 机械波 课时1 波的形成 核心 目标 1. 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时还传播能量和信息.认识波的形成过程. 2. 能区别横波和纵波,知道横波和纵波的特点,知道机械波的概念和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要点梳理 要点1 波的形成 1. 波的形成 __振动__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如图所示,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__振动__.这个质点又__带动__相邻的更远一些的质点振动……绳上的质点很快都__跟着振动__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__振动__,这样在整个绳子上就形成了凸凹相间的波. 沿绳传播的波 2. 介质 (1) 定义:波借以__传播__的物质. (2) 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__相互作用__,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要点2 横波和纵波 1. 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__传播__方向垂直;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__传播__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2. 横波中交替、间隔出现__波峰__和__波谷__;纵波中交替、间隔出现密部和疏部. 发声的物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__纵波__. 要点3 机械波 1. 产生条件 (1) 要有__波源__.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介质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2) 要有传播振动的__介质__. 2. 特点 (1) 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因此说它传播的是__振动__这种运动形式. (2) 振幅: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__振幅__相同. (3) 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可以传递__能量__和__信息__. 即学即用 1. 易错辨析 (1)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 ) (2) 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这样的波一定是横波.( × ) (3) 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 ) (4) 机械波在传递振动的同时,也在传递能量.( √ ) (5) 除振源外,机械波中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 √ ) 2. 一学生看见平静的湖面上漂浮着一小块泡沫,想把它拾起来扔到垃圾桶,于是向湖中投入一石块,在湖面上激起水波.关于泡沫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泡沫不能被波浪推动,最多只能在湖面上做上下振动 B. 投入的石块质量越大,波浪越容易将泡沫推至岸边 C. 不知泡沫离波源的远近如何,无法确定泡沫的运动情况 D. 因“随波逐流”,波浪会将泡沫推至岸边 解析: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各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B、C、D错误,A正确. 考向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可以概括为“带动、重复、落后”,即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重复”且“落后”前一质点的振动,质点离波源越远,振动越滞后. 2. 波在传播过程中,就整体而言,呈现的现象是__波动__,就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说,所呈现的现象是__振动__.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受迫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如图甲所示为波源的振动图像,图乙为均匀介质中一些均匀分布等间距的质点在t=1 s时的振动状态,其中质点4刚开始振动.请在图丙中画出t=5 s时质点的振动状态. 甲 乙 丙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图甲知波源振动周期T=4 s,根据波传播的规律知t=5 s时,波源出现在波峰,质点16起振.如图所示. 1. 振动是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结果;有波动必然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 2. 波动的性质、振幅与振源相同. 考向2 横波和纵波的比较 定义 相关位置 特征 实物波形 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 ① 波峰:凸起的最高处 ② 波谷:凹下的最低处 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波峰和波谷 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① 密部:质点分布密集的部分 ② 疏部:质点分布稀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