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资源及其利用 (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 理解水作为化学资源的属性,认识水资源分布及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原理,构建 “物质 - 资源 - 利用” 的化学观念 。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水资源现状和污水处理方法,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能力,运用科学思维解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 3、科学态度与责任 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意识,认识化学技术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 新知导入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新知导入 地球水资源状况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约占地球水储量的96.53% 地球咸水、淡水的储量比 新知导入 地球水资源状况 地球咸水、淡水的储量比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陆地水中也有咸水。淡水只约占地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以冰雪等形式分布在两极、高山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 3.0×1012m3,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103m3,且地域差距很大。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新知导入 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 探究新知 思考与讨论: 如何将海水变成人们可利用的淡水? 1.蒸馏法:通过加热使海水汽化,水蒸气经冷凝装置冷却后形成淡水,盐分等杂质则残留下来。例如,多级闪急蒸馏法利用减压加速水汽化,高效获取淡水。 2.反渗透法: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在高压作用下,海水中的水分子透过膜,而盐分、杂质被截留,最终收集透过膜的淡水。这一方法能耗较低,是现代海水淡化的常用技术。 3.电渗析法:借助离子交换膜和电场作用,海水中的阳离子、阴离子分别通过对应的交换膜迁移,从而使水与盐分分离,得到淡水。该方法适用于小规模海水淡化场景。 探究新知 保护水资源 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探究新知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造成淡水资源的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2)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3)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短缺 探究新知 合理利用水资源 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如工业用水重复使用、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推广节水器具等。 生 活 使用节水器具 养成用水习惯 农 业 改大水漫灌 为喷灌、滴灌 工 业 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探究新知 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新知 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1)水体污染的危害: ①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 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③危害人体健康 (2)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水质的监测 ②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③对污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探究新知 对污水进行处理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对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总结 水资源及其利用 水资源概况 保护水资源 总储量丰富,淡水资源匮乏 节约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