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导入新课 《契丹人引马图》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政权在统治本族原居地的同时,还越来越深入地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图为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部分反映了契丹人的游牧生活方式。 宋神宗为什么这么说? 一、辽、西夏与金 一、辽、西夏与金 1.时间: 2.民族: 3.建立者: 916年———1125年(亡于金)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一)辽的统治 4.都城: 上京(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阅读教材,找出辽、西夏、金的基本信息。 民族关系 5.制度: 南北面官制 制度 官吏来源 负责区域 地方官制 北面官 契丹人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沿用部族制 南面官 汉人为主 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仿唐州县制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一、辽、西夏与金 5.制度: 四时捺钵制度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保持尚武精神,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一、辽、西夏与金 1.时间: 2.民族: 3.建立者: 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 党项族 元昊 (二)西夏的统治 4.都城: 兴庆府(宁夏银川) 元昊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 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5.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 套 制 度 两 套 称 谓 一、辽、西夏与金 民族关系 1.时间: 2.民族: 3.建立者: 1115年———1234年(亡于蒙古) 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 (三)金朝入主中原 4.都城: 会宁府(后迁燕京) 完颜阿骨打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又灭北宋。 一、辽、西夏与金 民族关系 5.制度: 猛安谋克 一、辽、西夏与金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 (2)特点:兵农合一 (1)内容: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3)作用:①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②促进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③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金朝入主中原 6.由盛转衰 一、辽、西夏与金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小尧舜 金世宗—完颜雍 金世宗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创女真进士科,以科举取士,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文化。以廉平戒谕百官,严惩贪污。注意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世宗死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金朝入主中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夏金职官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意义? 一、辽、西夏与金 材料一 辽朝设南、北面官,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北面官掌治契丹与诣部,不管他们生活在哪里;南面官掌治汉人。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南面包括汉人与渤海人居住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北面为契丹及其属部居住的地区。北面官本质上是部落领袖的私人扈从,南面官相比更加成熟,模仿了唐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