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025年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刚煮熟的鸡蛋从热水中取出后,表面的水很快不见了,这是因为水发生了( ) A. 汽化 B. 凝华 C. 熔化 D. 升华 2.中华美食享誉世界。厨师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物态变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黄油放入热锅后由固态变为液态 B. 从冰箱里取出的冻肉上有一层“白霜” C. 炒菜时,锅中的水因受热而逐渐变少 D. 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 3.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下列对小水珠的存在位置和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 a的上表面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a的下表面出现水珠,是烧杯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b的上表面出现水珠,是烧杯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b的下表面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悯农》中有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季节,农民为了尽快减少稻谷中的水分便于长时间保存,会把刚收的稻谷摊开晾晒,如图所示。摊开稻谷可以加快水分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扩大了水的表面积 B. 提高了水的温度 C. 减少了水的质量 D. 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5.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6.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向灯盏夹层内注冷水,能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下列关于“省油灯”能减慢油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油的温度 B. 减小油的表面积 C. 减慢油周围的空气流动 D. 水和油混在一起降低了油的浓度 7.如图所示,电冰箱通电后,制冷剂被压缩机从蒸发器内吸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随后进入蒸发器……,通过这样的循环,实现制冷效果。下列错误的是( ) A. 从冰箱拿瓶饮料,瓶壁外侧很快布满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B. 液态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吸热 C. 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液化放热 D. 冻肉出冰箱时比进冰箱时重是因为肉中水凝固的结果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8.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是汽化现象 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游泳者上岸后感到冷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9.如图为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图像。当水温为89℃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5min后水开始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沸腾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的沸点是 ℃,此时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10.如图所示是一款疗伤喷雾剂,装瓶时采用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的氯乙烷在常温下液化成液态装瓶的;使用时对准人的疼痛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起到镇痛的作用。 11.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