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84476
4《乡愁》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9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乡愁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
九年级
,
语文
4 乡 愁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语言运用:提升学生朗诵能力、品味分析语言的能力。 思维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审美创造:能够从语言形式、意象等角度鉴赏诗歌,获得审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乡愁是深切的思乡之情,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在一轮明月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愁在一封家书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在迷蒙的烟水中…… 无形的乡愁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万般形态,在现代诗人余光中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诗歌《乡愁》。 二、预习检测 1.走进作者 【余光中】(1928—2017),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和翻译工作,将这四项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代表作】《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2.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常处于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3.字词梳理 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明确:“愁”字,情感基调是怀念惆怅的,朗读语调应低沉缓慢。 2.聆听范读,总结朗读要点,并跟读吟诵。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年1月21日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音韵 1.诗歌讲究音韵美。默读诗句,感受第一节诗中的“候”、“愁”、“头”这些文字在字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韵母都是“ou”。 2.为什么诗人在抒发思乡思亲的诗歌时会不约而同地用上“ou”这个韵? 明确:在发音时,感觉声音刚要延展嘴唇却逐渐收拢,欲吐还休,有种浊浊、厚厚的感觉,这就与内心的愁绪相呼应。 小结:余光中先生《乡愁》这首诗总共 88 个字,但用“ou”韵的却有 14 次,这个韵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忧伤情绪的表达。在诗歌学习中,我们不要忽视文字的字音本身在表达情意或情绪上的作用。 3.诗歌中不仅“ou”韵反复出现,四节诗的结构形式也是相同的,诗歌中上下句或者每一节诗相同位置的文字也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有怎样的效果? 明确:结构匀称整齐,每一小节都有重复或相似的诗句,形式上具有回环往复的美感,情意在反复中层层递进,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写作手法为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具有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例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诗经·蒹葭》 4.请同学们朗读整首诗,读出回环往复背后那百转千回的愁绪。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歌,分析意象 1.乡愁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中仿佛触手可及,是因为它化作了什么? 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物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事物之上。 2.在这些事物上,诗人分别寄托了什么情感? 明确:邮票:对母亲的思念 船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7)
【七上语文情境课堂】13 “纪念白求恩”主题展览活动—《纪念白求恩》情境教学课件(2025-11-15)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8《〈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5-11-15)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