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4883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2024)3.9《我爱家乡山和水》第1课时 教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2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道德,法治,二年级,上册,2024
  • cover
《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本课聚焦“政治认同”核心素养里“家国情———素养,落实学段目标中“能感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要求,对应学段内容里“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发现家乡之美”规定,助力学生建立对家乡的初步认知与情感联结。 (二)教材分析 《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包含“我的家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两部分。“我的家在这里”呈现不同地域(草原、山脚、黄土高坡、城市 )学生的家乡生活,展现家乡自然环境多样性;“发现家乡的美”通过古建筑、桥梁、沙滩、池塘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挖掘家乡自然与人文之美。教材以生活场景为载体,搭建起学生认识家乡、感受家乡魅力的平台,为后续深入探究家乡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家乡”有朴素生活认知,能说出居住地点,但对家乡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的理解较浅显。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却缺乏系统梳理、表达家乡之美的能力。借助教材图文,可引导他们从熟悉场景切入,深化对家乡的感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家乡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体会家乡生活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亲近感。 2培养观察、发现能力,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厚植家国情怀。 3.学会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美的发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家乡自然环境,发现并分享家乡的美丽景观(自然与人文 ),感知家乡之美。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零散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家乡独特的美,深化对家乡的情感认知,将个人情感与家乡发展建立关联。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5分钟) 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认真听,听完告诉我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歌? 播放歌曲:《马兰谣》。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关于赞美、热爱家乡的歌曲。 提问:那你爱你的家乡吗?(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活动一:说一说,想一想】(15分钟) 过渡:家乡是哪里呢?是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出示任务:课件出示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反馈指导:学生举手回答。 展示预设回答及教师总结: 预设回答1:有人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草原上生活着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他们在这片广袤的天地上赛马、摔跤、射箭。 预设回答2:有的人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森林是天然氧吧,有花有树,有探险的童年。 预设回答3:有的人家住在黄土高坡上。/住在黄土高坡上,脚底下是软软的黄土,抬头能看见好高好高的坡,风一吹还会呜呜地唱歌! 预设回答4:有人家住在城市里。/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奔驰的汽车,充满现代化与科技感…… 过渡:家乡各有不同,但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 出示任务2:想一想: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你喜欢家乡的什么?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 展示预设回答: 预设回答1:我的家乡在哈尔滨,我喜欢冬天能堆大大的雪人! 预设回答2:我的家乡在成都,我喜欢公园里慢吞吞的大熊猫! 预设回答3:我的家乡在上海,我喜欢外滩晚上亮晶晶的灯!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介绍自己的家乡时要小心一点,不要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告诉陌生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家乡”概念。 【活动二:我是小导游】(17分钟) 过渡:在我心中,家乡是最美的地方。带你一起发现家乡的美。 出示任务1:阅读教材。谈一谈图画中的小朋友都说了什么? 反馈指导: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