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霍市五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 阶段质量检测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9分) 登临古战场,断壁残垣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每一块斑驳的城砖,都似一页被风霜镌刻的史书。我们怎能让这段悲壮的历史就此辱没?在这里,侵略者的杀戳令人发指,惨绝人环的景象曾让天地同悲。先辈们之所以能够舍生取义的原因,在于他们心中沸腾着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爱。 ①它让我们在回望中认清来路,从而更加坚定未来的方向。 ②这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③当我们立于山巅,俯瞰这片曾饱经忧患的土地。 ④于是,一种源自历史深处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1. 请为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标注正确的读音。(2分) ① 镌刻 ② 辱没 2. 请找出语段中两个有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分) (1)_____ 改为 _____ (2)_____ 改为 _____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4. 选择使语段中的四个句子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排序。(2分)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轼曾赞美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钱塘湖春行》中的西湖是“淡妆”还是“浓抹”,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诗句简要分析。(3分) 脚下的山河与千年的诗篇血脉相连。为此,我们将开启了一段追寻之旅。登上黄鹤楼,凭栏远眺,但见白云千载,悠悠无尽。再细看那江景,(1)“ , ”,(崔颢《黄鹤楼》)草木萋萋,洲屿明丽。转而北上,奔赴边塞。单车简从,感觉自己正如(2)“ , ”,(王维《使至塞上》)像蓬草与归雁一般去往遥远的北方。亦可放舟江上,辞别三峡,渡过荆门。当云生月映之时,(3)“ , ”(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奇幻之景,更让人惊叹造物的鬼斧神工。然而,览尽山河,终需一份豪情支撑。这便如曹操所言,(4)“ , ”,(曹操《龟虽寿》)英雄暮年,壮志不改,是激励我们前行不辍的永恒力量。(8分) 二、阅读与鉴赏(41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泉水激石 (2)鸢飞戾天者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9.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老兵的心事 ①“易老最近状态很好,没有再到处跑吧?”市军休所为抗美援朝老战士易国安检查身体后,我悄悄问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