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6389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5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试题,语文,月月,学期,九年级
  • cover
2025—2026年10月份高区初四年级语文月考试题(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学校举办“黄河文化传承周”系列活动,围绕“溯黄河文脉·观古今之变 展时代新声”主题,开展文化布展、经典研读与创新实践三大任务。 任务一:“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主题展板文字审校 阅读下面的展板引言部分,完成1-4题。 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 养着中华儿女。她流经广袤的土地, 一位智者,静静地看着历史的变迁。我们沿着她的足迹 游,聆听那些如 言般珍贵的古老故事。千百年来,先民们在这里辛勤耕耘,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历代贤达志士,怀抱理想,为苍生祈愿,谱写了恢宏的篇章。通过治理黄河的千年实践,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驻足于此,心中涌动的是无限的敬意与传承的责任。 1.填入文中的词语,字形或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濡(rú) 恍若(huǎng) 漫 (màn) 箴言( jiān) B. 濡(rú) 恍若(huǎng) 慢(màn) 箴言(zhēn) C.濡(rú) 晃若(huǎng) 漫(màn) 箴言(zhēn) D. 濡(rú) 恍若(huǎng) 漫(màn) 箴言(zhēn)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治理黄河的千年实践,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修改句: 3.请结合上下文,在结尾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2分) 今天,我们驻足于此,心中涌动的是无限的敬意与传承的责任。 许多同学在留言板块留言,但有个别同学在语句中出现了成语使用错误的问题,请你进行鉴别。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东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为沿黄村落的农家书屋题写匾额、赠送作品,这绝非附庸风雅,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 B.站在东营黄河入海口,望着奔涌的河水,我不禁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的齐鲁古战场,心生无限感慨。 C.这座新建的黄河文化博物馆,其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间不容发,获得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D. 济南趵突泉的清澈灵动与黄河的雄浑壮阔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泉城独特的水韵风貌。 任务二:“黄河文脉·诗韵千年”主题展板文稿完善 为丰富展板内容,同学们计划在“黄河文脉”板块中嵌入与黄河精神相关的古诗文,请你参与完成。 5. 请用古诗文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6分) 黄河文脉,绵延千里,润泽齐鲁大地,积淀深厚文明。她自鲁西平原奔涌向东,正似李白《行路难》中“① , ②。”抒发的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壮志。驻足菏泽黄河堤岸,极目远望,天地苍茫,风起云涌,顿生“③ , ④ 。”(许浑《咸阳城东楼》)般的沧桑之感,历史风云仿佛尽收眼底。千百年来,黄河儿女传承着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⑤ ,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赤诚担当,也涵养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襟怀。这些精神品质,早已融入民族血脉,铸就中华不朽之魂。 任务三:“黄河新声·经典焕活”跨媒介创意实践 为创新活动形式,学校在“黄河文化传承周”将举办“黄河智慧:从古典名著到现代治理”跨媒介创意展评活动。活动鼓励同学们运用数字化、可视化等现代媒介手段,创造性解读与黄河相关的古典文学,并建立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联系。请你和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创意策划任务。 6.【人物新解·视觉符号设计】 《水浒传》中许多英雄的故事都与黄河或其支流相关。请仿照示例,为鲁智深设计一个四字批注作为其“人物核心精神符号”,并简述理由,该符号将用于后续的人物海报设计。(4分) 示例:人物:林冲 地点:沧州(属古黄河流域) 批注:隐忍·新生 理由:林冲在沧州草料场(属古黄河流域)遭受迫害,于风雪之夜奔赴梁山,其批注体现了他从隐忍到决然反抗的命运转折。 挑战: 要求:批注需精准概括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