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流俗(sú) 栈桥(zhàn) 鲜研(yán) 画龙点睛(jīnɡ) B.诓骗(kuānɡ)箫索(xiǎo)旁鹜 (wù)郑重其事( shì) C.虚妄 (wáng)豢养(huàn)墨守 (mè)不功自破(ɡōnɡ) D.创意( yì) 折扣( zhé) 鄙夷( bǐ) 孜孜不倦(zī)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示弱,是人生经历_____后修炼出的一种智慧,是内心变得强大、蓬勃后的一种_____。当一个人懂得示弱以后,那些曾经耿耿于怀的人和事,_____开始有着动人的光芒。那根曾经紧紧绷住的弦,一旦放松,_____的感觉安然又踏实。 A.跌宕起伏 姿态 竟 如释重负 B.张弛有度 姿态 就 焕然一新 C.张弛有度 姿势 竟 焕然一新 D.跌宕起伏 姿势 就 如释重负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既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型,也需要生活方式的转变。②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受同一方水土滋养,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受益者、建设者,没有谁是局外人,也没有人能置身事外。③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强大合力。 A.“需要”“都”“环境”分别为动词、副词、名词。 B.“置身事外”“人人尽责”“强大合力”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①句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个单句共用一个主语“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D.②句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受益者、建设者”这句话存在语病,应将“保护者、受益者、建设者”改为“建设者、受益者、保护者”。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范仲淹和欧阳修同为北宋文学家,两篇“记”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B.“风骚”泛指文学,“风”是指《楚辞》中的《国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离骚》。“骚人”后来泛指文人。 C.《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理想和爱情故事。 D.《水浒传》的作者在塑造粗豪,侠义的人物形象时,注重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嫉恶如仇、脾气火爆的鲁智深和李逵,前者粗中有细,后者头脑简单。 5.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①犹堪绝大漠②,诸君何至泣新亭③?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释】①老子:陆游自称。②绝大漠:横渡大沙漠。典出《汉书·魏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③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西青亡后,士族大臣常到新亭饮酒,因河山沦陷而落泪,只有丞相王导怒斥其应收复神州,不能像亡国奴那样哭泣。 下列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词上阕是在与自己家乡的对比中来写边塞景物,乙诗颔联是将“老子”与“诸君”的不同想法加以对比。 B.两首诗词都借用“勒石燕然”的典故,甲词表现作者对成就功业的向往,乙诗抒发作者功业未成的无奈叹息。 C.甲词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乙诗中“卧闻新雁落寒汀”给人以凄凉之感。 D.两首诗词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懑。但抒情方式不同。甲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接抒情,乙诗以“太息燕然未勒铭”间接抒情。 二、名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