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外传的种类和路径。(时空观念) 2.说明美洲物种外传的推动因素。(历史解释) 3.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情况(史料实证) 4.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 2.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情境导入 (3分钟) 主情境创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化身 “时空快递员” ,负责投递一批跨越 500 多年的 “文明包裹” 。每个包裹里装着新航路开辟后流动的关键食物物种,而我们的任务是追踪这些包裹的 “出发地 — 运输路线 — 目的地变化” ,解密食物如何成为重塑世界的隐形力量。思考:“从美洲传到欧洲、亚洲的新物种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物种从亚洲、欧洲传到美洲?它们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 探究新知 1.美洲物种的外传(12分钟) 小情境创设:任务一:美洲始发站 ——— 打包 “新大陆惊喜” 想象我们站在 15 世纪末的美洲大陆,这里即将发出改变世界的首批包裹,1.请同学们以 “美洲原住民视角” 撰写包裹清单,包裹中主要有哪些原产美洲的食物物种要投递? 2.结合课本P8-9文字、“学思之窗”材料、图片等资料,整理这些物种投递到欧洲和亚洲的路径分别有哪些?即作为快递员的你将去到哪些地方?投递路线有哪些? 3.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和原因? 4.结合所学,小组合作讨论,推动美洲物种外传的因素有哪些?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经济作物 番茄 辣椒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和原因?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8引言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 ①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②食物种类较少;③陆路传播为主;④传播时间长。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原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②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④政治局势的动荡。 (P9学思之窗)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闲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藻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闲中早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找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首奴,获之。……未几何问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据啖益美,念来自首,因名“番薯”云。 ———《风冈陈氏族谱》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答案)甘薯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将其带回欧洲,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甘薯最初引入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陈振龙常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很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甘薯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由此可见,甘薯的传入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同时,甘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有密切关系。 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外传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外传的推动因素: ①新航路的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