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学业水平反馈七年级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论即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或科学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铁木真 B.赵匡胤 C. 阿保机 D. 元昊 3.《西游记》是根据唐代哪位高僧的经历创作的( ) A. 玄奘 B. 鉴真 C. 晁衡 D. 戒贤 4.我国历史上废除宰相制度,权利分给各个部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大运河的中心是在( )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临安 6.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7.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8.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注重吏治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 9.1127年,繁华的东京城破,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等3000余人被掳往北国,北宋灭亡。这段历史被称为( ) A.靖节之难 B.靖难之役 C.元嘉之耻 D.靖康之变 10.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 ) A.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B.和平稳定的环境 C.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贤臣能将的辅助 11.《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活板”最早出现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代 D. 元代 12.唐朝诗歌题材极为丰富,很多诗往往也反映出真实的历史,从白居易对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面,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A.唐代人们弈棋成风 B.长安城的商业贸易繁荣 C.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 D.唐代长安商业区与居民住宅区可以互通 13.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皇帝骄奢,挥霍无度 B.吏治败坏,贪污成风 C.国库充盈,人民富足 D.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14.“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今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这两首诗句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戚继光、鉴真 B.鉴真、玄奘 C.鉴真、戚继光 D.玄奘、晁恒 15.1262年忽必烈任命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叛乱的李璮;1274年因伐宋设置荆湖行省,由伯颜以中书左丞相领行省事。由此可见,元朝设置行省的最初目的是( ) A.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 B.适应军事进攻的需要 C.促进各民族之间交融 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16.下列自然因素中,影响印度粮食生产稳定性的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地形 D. 光照 17.当前,印度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印度大力( ) ①发展水利工程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改良作物品种 ④调整饮食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通常来说,人口多聚集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但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稀疏,其原因是( ) A.高温多雨气候潮湿 B.纬度高气温较低 C.地形平坦水热充足 D.海拔高空气稀薄 19.下列关于亚洲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不平衡 B.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不大 D.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读世界大洲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由图可知,世界各大洲中南北跨纬度最广的是( ) A.北美洲 B.亚洲 C.南极洲 D.非洲 21.图中①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落基山脉 22.图中A处的高原是世界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