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成先进工业国! ———1956年9月《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八大指引的道路前进》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备战备荒为人民,建设三线保国防! ———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相关文件宣传标语 以简短文字编写的宣传口号,通过精炼语言传递明确信息,具有宣传鼓动作用,广泛用于社会动员与政策推广。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核心素养目标 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标语与时代背景的关联,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曲折进阶”的历史必然性。 2. 时空观念:结合不同时期的标语,梳理 1956-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脉络,明确各阶段的时间节点与核心特征。 3. 史料实证:以宣传标语为核心史料,结合教材史实与权威出处,佐证该时期的探索成果、挫折教训与建设成就。 4. 历史解释:通过解读标语内涵,多角度分析其反映的时代诉求、政策导向,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解释。 5. 家国情怀:从标语背后的人民期盼与奋斗实践中,感悟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与执着,增强民族责任感。 开局与探索 ——— 标语中的 “理性航向”(1956-1957 年) 狂热与阵痛 ——— 标语中的 “曲折偏离”(1958-1961 年) 纠偏与奋进 ——— 标语中的 “调整与积淀”(1961-1965 年) 动荡与坚守 ——— 标语中的 “挫折与成就”(1966-1976 年) 开局与探索———标语中的“理性航向”(1956-1957年)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 1、《论十大关系》 意义: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起点,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以八大精神为指引,解决主要矛盾,建设工业强国! ———1956年9月《人民日报》八大专题报道 2、中共八大 指出主要矛盾 制定主要任务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正确探索 正确探索 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而苏联把农民挖得很苦。……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 ———摘编自《论十大关系》 开局与探索———标语中的“理性航向”(1956-1957年)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国家安定团结! ———1957年6月《人民日报》转载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摘要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内容: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实践: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 正确探索 思考:这一阶段的探索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理论基础:正确分析国情 实践保障:稳定的政治环境 3、“双百”方针 正确探索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作用: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狂热与阵痛———标语中的“曲折偏离”(1958-1961年) 钢铁产量翻一番,赶英超美不遥远! ———1958年8月《人民日报》大跃进专题宣传标语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