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9271

第三章声现象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3565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章,现象,练习,解析,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三章 声现象 练习 一、单选题 1.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淮剧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里播出。小明收看节目时将音量调大,是改变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主要描述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海的深度 B.超声波击碎结石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伤 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4.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 2008 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 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不同儿童发出的歌声音色相同 C.优美的歌声对于学习的同学是噪声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5.如图所示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xūn)”,它以陶制最为普遍,也有石制和骨制等,形状如鸡蛋。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埙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C.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D.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埙发出声音的响度 6.如图,超声波测速仪 A,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 B 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 4.5s,第一个脉冲 2.2s 后 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 3.0s 后收到反射信号(声速: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 347m 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 357m C.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 4.9s D.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 5.3s 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泡沫塑料上,用抽气筒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减弱,是铃声的音调变低了 B.实验时将闹钟放于泡沫塑料上,是为了减弱声音通过底盘传出 C.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是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D.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8.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教室的窗户装双层真空玻璃 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9.声现象看似简单,但其中蕴藏着许多奥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与四副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甲图中 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乙图中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中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D.丁图中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0.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 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响度不同 B.乙、丙音调相同 C.丙、丁音色相同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响鼓需用重锤敲”是指可以改变声音的 ,“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声音的 特性来 分辨的。 12.抚州宜黄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便由宜黄戏班首演。演员悠扬婉转的唱词 通过 传入人耳,观众跟着演员的唱调情绪起伏,说明声可以传递 。 13.如图所示为骨传导耳机,耳机传来的声音可以不经过人的外耳道而通过颅骨进行传播,这说明 (选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可以传声。戴着耳机听音乐时,我们能通过声音分辨出不同乐器,这主要是根据声 音的 来判断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内部空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