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以科学数据和事实为支撑,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旨在让读者认识到地球的珍贵,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文本语言严谨且富有感染力,既体现了说明文的逻辑性,又蕴含着对地球的热爱与担忧,是培养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渗透环保教育的优质素材。 学习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初步的说明文阅读能力,能识别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也积累了一定的环保常识(如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但在深层理解上存在不足:一是对文本中科学数据的分析能力较弱,难以将“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资源可开采年限”等数据与“地球珍贵”的观点建立紧密关联;二是缺乏将文本观点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主动意识,环保认知多停留在“知道”层面,未形成“践行”思维。此外,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合作探究,适合通过情境体验、小组讨论等活动深化学习。 学习目标确定: 1. 能准确找出文中说明地球“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的关键信息,说出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三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本数据,提升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提出2-3条具体的保护地球建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作者对地球的担忧与珍视之情,树立“只有一个地球,需用心保护”的意识,愿意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提取文中证明地球“资源有限”“无法移居”的关键信息,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难点:将文本中的科学数据与“保护地球”的观点深度关联,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行动。 5. (1)知识获得评价 - 课堂提问:随机提问学生“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地球渺小?”“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矿产资源有限?”,根据回答准确性判断学生对文本信息和说明方法的掌握程度,达标率需达85%以上 - 随堂练习:发放简易练习单(如“匹配说明方法与对应句子”“补充地球资源相关关键信息”),课后回收批改,正确率≥90%为优秀,≥75%为达标。 (2)能力提升评价 - 小组任务评价:观察小组分析“地球无法移居”部分的表现,从“是否能完整提取‘火星、金星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理由”“是否能结合数据讨论‘移居不现实’”两个维度评分,分为“优秀(能完整提取并深入讨论)”“达标(能提取但讨论较浅)”“待提升(提取不完整)”。 - 实践建议评价:收集学生提出的环保建议,从“具体性(是否可操作)”“关联性(是否结合文本观点)”评价,能提出2条及以上可操作建议且关联文本的为优秀。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1 播放“地球太空视角”短视频,提问:“视频中的地球给你什么感受?” 2.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自由分享感受(如“美丽”“蓝色的球”) 2.齐读课题,明确需掌握的核心任务。 环节二:初读感知(8分钟)教师活动2 布置任务:“默读课文,用‘____’画出体现地球特点的关键句,尝试概括地球有哪些特点。” 2. 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关注段落中心句。 学生活动2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句(如“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 同桌交流,概括地球特点(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 环节三:精读探究(15分钟)教师活动3 聚焦“资源有限”:呈现“矿产资源开采年限”图表,引导小组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什么?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聚焦“无法移居”:提问:“作者为什么说移居其他星球不现实?找出理由并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