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2.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形成对中华历史的认同。 3.通过了解夏商周,认识早期国家的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和西周 课标要求: 1.1 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时空线索 距今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1万年 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神话传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元谋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商朝建立 北京人 三皇五帝 夏朝建立 西周建立 西周灭亡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 世袭制 宗法制分封制 礼乐制 内外服制 生产工具 社会阶段 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起源 文明发展(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产生 什么是文明? 什么是中华文明?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如果依据这样的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可知,世界几大原生文明并非都符合这“三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章上的图案也未被认可为文字。……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主要成果及启示 什么是文明? 城市、阶级、国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200多万年到距今约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 (陶器、原始农业、定居及聚落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约距今10000———7000年间 中期:约距今7000———5000年间 晚期:约距今5000———3500年间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目录 任务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①新旧石器时代的时间、主要特征、代表古人类或文化遗存;②母系、父系社会产生时间及特点; 旧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 时间:距今约250万年到约1万年前 主要特征: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已学会用火。 时间:距今一万多年前 主要特征:打磨结合制作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流域:中游仰韶文化、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晚期,距今约5000年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社会组织: 考古: 彩绘陶器,栽培粟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蛋壳陶 精美玉器、祭坛、神庙 旧石器晚期;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晚期;a.贫富分化与不平等 b.部落联盟 c.私有制 d.权贵阶层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任务2:阅读教材两幅地图,思考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目录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旧-分布特点 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新-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历史发展:源远流长 名词解释: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