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5396

4.《望海潮》《扬州慢》对比阅读教学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38075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词笔镌城记 ———《望海潮》的盛世风华 与《扬州慢》的黍离之悲 两阙照兴衰 我们对南京城的印象是什么? 六朝古都,秦淮河, 朱雀桥...... 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座城市从繁华到衰败的撕裂感,是不是让我们更想知道:千百年前的文人,是如何用笔墨记录城市的兴与衰的呢?今天,我们就从柳永的《望海潮》与姜夔的《扬州慢》里,探寻诗词里的城市命运。 日寇侵略后的断壁颓垣,人们的痛苦哀鸣 1. 深入理解《望海潮》和《扬州慢》在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2. 通过对比阅读分析诗词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拓展思维,认识到文学与历史、现实的紧密联系,增强对城市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感悟。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1.导学案上的字词; 2.诗词大意:《望海潮》《扬州慢》 任务一意象与意境的碰撞请大家再次朗读两首词,用圈画法找出《望海潮》和《扬州慢》中的意象,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2、3)。 表2:《望海潮》 画面 意象 意境 都市繁华图 自然风光图 百姓安乐图 官民同乐图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珠玑、罗绮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千骑、高牙、箫鼓、烟霞 繁华富庶 雄奇秀丽 和谐安宁 悠闲惬意 这些意象营造出的杭州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思考:柳永从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出令人神往的盛世图景,其目的何在?仅仅是为了写杭州的美好吗? (明确:赞美钱塘,干谒孙何) 表3:《扬州慢》 画面 意象 意境 昔日名都图 今日空城图 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红药 荞麦、废池、乔木、清角、冷月 繁华富庶 萧条冷清 这些意象营造出的扬州城战后萧条、破败、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繁 华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押“a”韵轻快昂扬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押“ing/eng”韵哽咽哀婉 空 城 任务二手法与情感的共鸣意象的背后是手法的匠心。再次朗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两首词运用的手法。 望 海 潮 铺叙:从杭州的地理位置、城市风貌、商业经济、西湖风光、百姓生活、长官生活等多个角度,选取典型景物,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等,进行细致描绘,展现出杭州的繁荣景象。 柳永创新词的表现手法,“以赋入词”,大胆借用汉赋和六朝小赋的主要手法铺陈,在创作的大量慢词中恣意渲染,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内容。 望 海 潮 点染:上片前三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是 “点”,点明杭州的重要地位和繁华,后面的景物描写则是 “染”,通过具体的景象渲染这种繁华,这就是 “点染” 手法,使整幅画面更富有层次美。 扬 州 慢 对比:如昔日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扬州路” 与如今的 “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扬州今昔变化之大,更能表现昔盛今衰的感慨。 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的情感,深刻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 扬 州 慢 用典: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