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__二__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探寻大自然的文字奥秘——— 4.田家四季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利用构字规律识记会认字的字形。 2.结合课文插图、生活经验进行识字;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1.能在脱离文本的语境中独立认读生字,完成字词语境填空。 2.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和词语,做到整洁、漂亮。 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2.通过图文结合,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的快乐。 能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 2.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自信地表达。 能够与同学小组交流四季里农家需要开展的农事活动 能够改编儿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农事活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农民伯伯的辛苦。 1.能围绕四季农事主题进行口头表达,内容符合主题,语句通顺。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梳理与探究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1.结合课文学习,梳理四季农事活动。 2.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家长,了解课后第二题中的农事 3.探索“戴”和“带”等易混字的区别,并正确运用。 1.能通过观察、探究,了解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常识。 2.能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探究,向他人介绍四季不同的农事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学生对四季的典型特征和景象有基本的感性认识。 2.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对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初步的了解。 1.农事活动有哪些?顺序是什么? 2.农事活动具体是指做什么? 3.在每个季节,农民的心情是怎样的? 1.直观演示,链接生活: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农事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了解。 2.动作模拟:让学生做动作,在体验中理解词义。 3.对比朗读:指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不同季节的段落,在朗读中体会不同季节农民心情。 课时目标 1.通过字理溯源、语境运用、图文联系等方式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本课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等方式,理解“农事、辛苦”等词语的意思。达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要求。 2.通过教师范读、同桌互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镂空补白,多种朗读能够背诵课文。能通过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初步了解田家四季的农事,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农事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达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发展型任务群中“感受美、欣赏美”的要求。 3.通过观察结构、教师范写、书空等方法正确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季、肥”等10个生字。达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要求。 评价任务一: 圈画课文中的难理解的词语,理解难理解的意思,交流理解难字词的方法。 评价任务二: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农民地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结合图片、小视频等理解农事活动。 评价任务三: 正确书写“季、肥”等生字,书写美观。 课时驱动任务 走进田家看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