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96384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任务式课件(共3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327046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古诗词
,
PPT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中国人喜欢登高,山川湖海,亭台楼阁,凡是高的地方,都要亲自登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登临的诗句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鉴赏怀古诗歌的能力,学习怀古咏史诗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阅读,总结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结构与常见手法。并对“知人论世”的方法产生新的认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找寻诗中意象,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学会品味诗歌意境。 文化传承与发展:理解作者心怀国家,心系天下的思想感情,涵养爱国情怀。 02 01 王安石在金陵借历史遗迹或典故,抒发对古今变迁的感慨。 04 怀古:借历史遗迹或典故,抒发对古今变迁的感慨。 03 桂枝香:是宋代常见的词牌名,属于双调长调,共101字,上下片各五仄韵。词牌名本身多与音乐曲调相关,最初可能源自某首乐曲或诗句,但具体起源已不可考。其核心作用是规定词的格律形式(字数、平仄、押韵等),而非直接关联内容。 金陵:即今南京,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是江南政治文化中心。 桂枝香· 金陵怀古 解题 学习任务一 找共性,明结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初读文本,感受诗意 翠峰如簇cù 酒旗斜矗chù 谩嗟荣辱jiē 澄chéng 江 读音 节奏 星河鹭起lù 征帆去棹zhào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①诗(词)人行至某处,看到此处此时景色; ②由景色追忆此地历史上发生的往事; ③借忆起之事来抒发内心的想法情感。 [(写)景—(述)史—(抒)情] 怀古咏史诗一般写作思路 学习任务二 对比阅读,分析异处 (一)学习《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阙内容 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阙内容,对比两首宋词意境的差异。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时令: 地点: 人物: 晚秋 金陵 王安石 初肃 即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天气: 事件: 凭栏远眺,秋色肃杀,以“悲情”为基调。 译文:我登高临水,极目远望,金陵古都正值晚秋时节,气候开始萧条冷落起来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这一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 作为诗歌的总起句,起到总领的作用,作者在上片中所看到的景物,都是由这句话引出的。“故国”点明主题,为下文的怀古抒情埋下伏笔。 ②情感上 点明登临的晚秋季节及天气初肃的环境,为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练:指白色的丝绸 簇:丛聚,聚成一团或堆。 译文: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手法 远眺之静景 比喻: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联系起来,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喻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