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上学期二十中学九年级物理随堂练习一 第I卷 选择题(共2大题 共3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 现象:用手将面包捏瘪;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B. 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现象:破镜难以重圆;推测:分子之间没有引力 D. 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 如图是我国古籍《天工开物》中描绘的造纸时“透火焙干”的情景。将一张张湿纸膜贴在砖墙上,在巷中生火,砖的温度升高,湿纸膜上的水分逐渐蒸发,干透后揭下来就是成品纸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纸能贴在砖墙上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木柴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砖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D. 湿纸膜上的水分蒸发时要放热 3. 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B. 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的转化为它的机械能 C. 丙图中,给瓶内打气,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这说明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得瓶内的水蒸发加快,产生了大量水蒸气,从而出现了白雾 D. 丁图中,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4.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传统的走马灯。点燃底部的蜡烛,上升的热空气驱动扇叶转动,带动纸片小人转动。这一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个冲程相似( ) A. B. C. D. 5. 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 所示。已知丙球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或不带电 C.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D 甲带负电或不带电,乙带正电 6. 小明设计了一款自动感应分类垃圾桶,扔垃圾时只需将手伸到“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相应感应区上方一定距离内,感应开关就会自动闭合,动力装置工作,对应的垃圾桶盖打开;手离开5s后桶盖自动关闭。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7.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使A带电,B不带电,再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从A到B B. B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从A到B C. 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从B到A D.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从B到A 8. 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司机或工人提着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金属球以清除身体上的静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B. “除电”时,人体通过金属球与大地连通 C. 若人体带有负电,则“除电”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流向大地 D. 金属球是导体,只能导电,不能带电 9. 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所示,则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A. 0.3A,1.5A B. 1.2A,0.3A C. 0.3A,1.2A D. 1.2A,1.5A 10. 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水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1. 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绒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