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2102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3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
  • cover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课题 伯牙鼓琴 课型:新授 课时:1 授课时间 2025 年10 月 16 日 第 1 节 核心素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说出文章大意并尝试背诵。 2.能借助描写琴音的句子展开想象,体会伯牙音乐之美。 3.能借助语言文字构建画面,感受朋友间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说出文章大意并尝试背诵。 难点:能借助描写琴音的句子展开想象,体会伯牙音乐之美。能借助语言文字构建画面,感受朋友间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激趣 课前小热身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一个小热身,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杨柳依依),齐读,这是(ABCC)式的词语,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景色的ABCC的词语? 预设:白浪滔滔、海浪滚滚、秋风习习、烈日炎炎、波光粼粼、星光熠熠、白发苍苍、秋雨绵绵...... (请同学写在黑板上)现在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 单元导入 1.“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第七单元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艺术的殿堂,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共同去体会艺术之美吧。让我们走进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题目中的“鼓”是什么意思?师:琴是古时的四艺之一,谁还知道其他三艺? 生:琴 棋 书 画。 你的课外知识很渊博。《伯牙鼓琴》的后一篇文言文是(《书戴嵩画牛》)它是四艺当中的———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先走进古琴带来的艺术之美。 活动意图:为后面仿写伯牙琴声表现动人的场景做铺垫。能明确单元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读题解题,为后文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互助合作,实践促学 任务一:朗读古文,梳理文章大意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朗读划分节奏读。 3.用古人朗读的方式齐读。 4.要想走进这段故事,就需要我们读懂这则古文了,我们之前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理解文言文呢?(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结合注释、组词法、联系生活实际)。 5.小组合作,运用这些方法自主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 找生汇报,同学互评。 活动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标要求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本环节通过自己边读边理解———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来实现。 环节三:展示分享,深度探究 任务二:展开想象,感受音乐之美 了解文中人物:文中的主人公是———伯牙跟锺子期(板书)自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伯牙弹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弹 听) 预设:巍峨的高山、滔滔不绝的江水、水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 指导朗读:读出“若太山”的气势,读出“若流水”的急促。 说一说:伯牙听到锺子期的话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师:伯牙作为著名的音乐家,在他的音乐当中不仅仅只有巍峨的泰山,汪洋的江河,当伯牙鼓琴时心里想到的是杨柳,我们可以这样赞叹———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当伯牙鼓琴的时候想到的是海浪,我们可以这样说———善哉乎鼓琴,滚滚乎若海浪......(结合黑板词语)最后一起回答。这就是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 在以前可能没有人道出伯牙的心声,而今天他遇到了锺子期之后,子期却能心领神会,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叫什么?生:知音。(板书) 活动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遵循语言规律,对文章内容合理化想象,让抽象化为具体。 环节四:学以致用,总结提升 任务三:借助资料,感受知音情谊。 观看视频讲解,传说他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