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3841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64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 cover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事,认识列强入侵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通过分析课程中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力。 3.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事,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爱国情感,提升家国情怀的历史素养。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和圆明园遗址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两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大家知道这座曾经辉煌的园林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模样吗?众多的文物曾流失海外,它们的遭遇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和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和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为后面火烧圆明园部分的学习作铺垫。 新知探究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一和材料二,提问: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英国对中国市场的期望与现实有何差距?面对这种差距,英国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后,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中“提出‘修约’—拒绝—矛盾”的图示,总结英国、法国发动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那么,英国、法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呢? (二)目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目的: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英国、法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为深刻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奠定基础。 (三)爆发 【教师活动】讲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提问:这两个事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没有这两个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前面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英国、法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进一步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师活动】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时间,讲解1856—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进程;通过表格展示《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填写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条约内容的危害: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破坏中国外交主权,“增开通商口岸”扩大侵略势力等。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在地图上找出战争相关的地点。结合课本知识填写表格,小组内互相核对答案。阅读条约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出条约对中国主权的破坏。 【教师活动】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时间,讲解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的进程。并由此引出第二阶段中列强的重要侵略行径:火烧圆明园。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在地图上找出战争相关的地点,了解战争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地图与学习战争进程,了解战争的时空情况,再通过填写表格,加深对条约内容的记忆,分析条约内容带来的危害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活动】展示火烧圆明园相关文字资料、文物图片以及景点复原图,介绍圆明园的建造历史和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整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概况和影响。展示雨果信件的内容,提问:结合雨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