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4858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2465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五,2025-2026,八年级,物理,初中,人教
  • cover
2025-2026年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适用于全国地区 一、透镜基础核心知识点 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制成,利用光的折射工作,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2)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指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靠拢主光轴)。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指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 2. 关键光学名词 名词 定义 主光轴 通过透镜两个球心的直线,用点划线表示 光心(O) 主光轴上的特殊点,光线过此处传播方向不变,可认为是薄透镜中心 焦点(F) 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实焦点;凹透镜: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虚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两侧焦距相等 3. 三条特殊光线(核心作图依据) (1)凸透镜(简记:平行过焦点,过焦点平行,过光心不变):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另一侧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b.正对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 + 难点) 1. 核心概念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成像规律表 物距范围 像距范围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u = 2f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 测焦距 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 制平行光 u < f v >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3. 规律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三、生活应用与光学仪器 1.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仪器 / 现象 用到的透镜 原理依据 照相机 凸透镜 u > 2f 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 凸透镜 f < u < 2f 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 凸透镜 u < f 成正立、放大虚像 近视眼镜 凹透镜 发散光线,矫正晶状体屈光力过强 远视眼镜 凸透镜 会聚光线,矫正晶状体屈光力不足 显微镜 物镜 + 目镜(均为凸透镜) 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再成放大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 + 目镜(均为凸透镜) 物镜成缩小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2. 特殊应用原理 粗略测凸透镜焦距:正对太阳光,调节透镜到白纸距离,至光斑最小最亮,测量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焦距(利用平行光会聚于焦点的特点)。 透镜遮挡影响:部分遮挡后仍成完整像,仅像的亮度变暗(剩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像)。 四、练习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2.今年中山市体育中考前每所中学进行一次正规的模拟考试,并要求全程录像,当中考时个别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时以备参考。用到的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与下列哪个相类似(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3.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4. 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看水中的石头 D.湖边人看树在水中的倒影 5.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6.用一个焦距为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