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个 警 94.8 85.2 反应时间/min (1)该反应属于】 反应。 (2)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3)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L氧气,则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空气 L:在标准状况下,8 L氧气的质量是 g,所需空气的质量为」 g。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 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6 吉安市2025-2026学年(上)九年级化学 第一次阶段性练习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放烟花 B.端午赛龙舟 C.中秋赏明月 2.浓酸、浓碱是一类具有强腐蚀性的物质,使用时一定要规范操作。下列适合贴在其试剂柜上的标志是( D.重阳插集萸 6 易燃固体 毒性物质 易燃气体 B 腐蚀性物质 3.实验台上有银白色金属,小红同学提出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判断其是否为铁。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D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要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水蒸气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用水润湿 试管染 的玻璃管 酒精 A.取用试剂 B.添加酒精 C.连接仪器 D.放置试管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7.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 不合理的是( ) 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一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端午粽飘香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一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同种分子, 化学性质相同 8.某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氧气、五氧化二磷 前002 红磷 B.红磷、五氧化二磷 空气 C.氧气、红磷吉安市2025-2026学年(上)九年级化学 第一次阶段性练习检测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5 A D C B A 6-10 D C A C 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11 C 氧气(合理即可) 12 B 铁生锈(合理即可) 13 B 观察状态(或外观) 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4分)(1)氮气 (2)稀有气体 水蒸气 (3)B 15(6分)(1) A E (2)预 热 (3)①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 气泡冒出。(2分) ② 加热碳酸氢铵的过程有二氧化碳生成。 16(7分)(1)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分)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落下使集气瓶炸裂(合理即可) 氧气的浓度 缓慢 防止集气瓶内氧气过快逸散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17(6分)(1)混合物 (2) 沸点 氮气 燃烧提供热量和生成二氧化碳 氨气 二氧化碳(两个都对,得1分,顺序可以换) 水 尿素(两个都对,得1分,顺序可以换)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8分)(1)锥形瓶 (2) 高锰酸钾 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2分) E (3)实验前试管未预热(合理即可) (4)a ③ b蜡烛燃烧得更旺 c具有助燃性(或密度比空气大) 19(8分) (1)① B ②过氧化氢 水十氧气 (2分) ③ 5 ④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分) (2)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排水 20(10分) (1)分解 (2)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2分) (3)40.0(或38.1) 11.4 51.7(或49.3) (4)(4分)解:94.8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