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 导学案 【导读】 本单元以“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为主题,有4课内容。本课《戊戌变法》是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有三个子目: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开展、百日维新。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仅仅存在103天的“百日维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改良运动,又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本课设计体现三个亮点:一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危局警钟———变法前夜的中国”;“维新潮涌———变法的艰难推进”;“昙花一现———变法的失败与反思” “薪火相传———变法的历史回响”四个篇章,4个板块逻辑清晰(背景→过程→失败→意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名称用比喻(如“危局警钟”“维新潮涌”)增强感染力,避免枯燥。真实情境铺垫渲染,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卷网-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1课时)。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学业要求: 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史料,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公车上书的内容、作用,准确说出戊戌变法的时间、代表人物,绘制戊戌变法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改革措施的表格,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戊戌政变的过程,准确说出戊戌六君子的姓名,结合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概括能力,涵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4.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 概述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化任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分解为:目标1“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目标2“简述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变法的基本史实,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准确说出戊戌变法的时间、代表人物,绘制戊戌变法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改革措施的表格”。目标3:“概述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目标4:“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化任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实现了目标的升华。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指向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指向目标2) 3.完成任务三(指向目标3) 4.完成任务四(指向目标4) 【资源与建议】 1.本课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开展,百日维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百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