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0933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1751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怀疑,学问,课件,1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识记“颐、妄、滞”等字的音形义及作者顾颉刚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把握作者中心论点及分论点,掌握本文论证方法。 3.培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目标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 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说。 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19 怀疑与学问 顾颉jié刚 解题:“怀疑”指心存疑惑,“学问”泛指知识。题目表明了本文议论的话题———论题,点明本文要论述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为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知识备查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背景资料 读一读 折扣 墨守 虚妄 流俗 停滞 轻信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zhì zhé mò wàng 凶险 视察 盲从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 2.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论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用程颐、张载的名言,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学色彩,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找出第6段的中心句?它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怀疑在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过渡,是文章的分论点。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和论据;为中心论点服务,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 4.阅读3-5段,圈画每段中心句,并思考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用“三皇五帝”的事例说明。 用“腐草为萤”的事例说明。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孟子名言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提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正反两面论证 5.阅读第6段,思考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道理论证: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举例论证:列举戴震的事例。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 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概括主题 学后感悟 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净化自我、感悟人生、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至善秘籍。只要我们敢于怀疑这些圣贤和经典,只要我们去研究揣摩,就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