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章末复习 本章重点实验专练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处不变。 【实验操作】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将蜡烛固定在40 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0.0 (2)当他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_____cm刻度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照相机 35.0 (3)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应在__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实像,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影师应将照相机适当_____(填“靠近”或“远离”)我们,并使照相机的镜头适当_____(填“伸出”或“缩进”)机身。 Ⅱ 变小 远离 缩进 【分析论证】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焰的像将会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条件下,应将凸透镜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 上 下 【交流评估】 (5)选择直径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 (6)为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应选择在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7)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像会如何变化?_____(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且亮度不变”或“像完整且亮度变暗”)。 (8)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 (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昆虫的像。 大 较暗 像完整且亮度变暗 不会 (9)实验后各小组交流时,同学们发现,当物距都是15 cm时,测出的像距却各不相同,有29.0 cm、30.0 cm、31.5 cm多个不同数据,在排除长度测量误差后,你认为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移动光屏时成像清晰程度不一样。 【迁移创新】 (10)小明同学换另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离光屏20 cm和34 cm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 A.10 cm<f<17 cm B.17 cm<f<20 cm C.20 cm<f<34 cm A (11)将原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其他元件不动,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____(填“凸”或“凹”)透镜,所放置的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凹 近视眼 贵州高频考点专练 考点一 透镜 1.(2024 遵义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烧杯的底部。当烧杯中注满水时,杯底被照亮的范围用虚线圈出。若只有半杯水,用阴影表示此时被照亮的范围,则阴影范围与虚线范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2.(毕节模拟)如图所示,夏天的清晨,草地或树木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此时的露珠相当于 _____镜,形成的像是 ____ (填“实”或“虚”)像。 凸透 虚 3.(2024 安顺期末)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射向凹透镜右侧虚焦点F,请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2024 贵阳一模)如图所示为某机场安检通道之一,旅客借助人脸识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