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透镜课后巩固练习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 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 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 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 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2.如图所示,三束入射光a、b、c都射到光心O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光束a将沿直线射出 B. 只有光束b将沿直线射出 C. 只有光束c将沿直线射出 D. 三束光都将沿直线射出 3.香水的主要成分是酒精(易燃)。如图所示,有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A. B. C. D. 4.传统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它能将灯泡发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射出。目前有一种新型的笔形手电筒,如图所示,它没用反光装置同样能使手电筒发出的光集中射出,这是因为它使用的灯泡尖端玻璃很厚且呈半圆形,其作用相当于(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凹面镜 5.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地上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如果下雨天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将瓶子捡起丢进了垃圾桶。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横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这个玻璃体() A. 可以看成两块凹面镜 B. 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 C. 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 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7.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与该记载一致的光路图是() A. B. C. D. 8.由于下雨,一个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易引起火灾 C. 透镜应当由透明固体制成,水不可能起到透镜作用 D. 水的上表面是平的,因此不可能起到凸透镜的作用 二、填空题 9.6个透明的玻璃元件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 10.如图甲所示,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光通过凸透镜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如图乙所示,让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光通过凹透镜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11.下图中显出了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对应这个透镜的图是 (填“a”“b”“c”或“d”),它对光起 作用。 12.在春游活动中,小科和同学们准备游览森林公园,刚走进园内,一幅醒目的告示牌出现在他们眼前:“为了防止森林火灾,请不要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小科思考了片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旦雨水进入饮料瓶后,饮料瓶就相当于一个 ,对太阳光有 作用,可能会导致易燃物着火。 13.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满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甲所示。 (1)烧杯内充满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2)烧杯底上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镜子(图中未画出),若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该镜子对光有 作用。若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该镜子为 镜。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为辨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们的下方,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