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中练习卷 考试范围:第1章 第2章;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60分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下列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青铜 B. 生铁 C. 锌粒 D. 焊锡 2.氢氧化钴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钴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相同 B. 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C. 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 氢氧化钴可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 3.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氢氧化钡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稀硝酸、④硝酸铜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和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点到点的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5.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有 B. 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 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D.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增大 6.有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A. 浓硫酸和水 B. 生石灰和水 C. 石灰石和水 D. 氯化钠和水 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8.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 将锌片放入稀硫酸 B.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C.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 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 B. 、、、 C. 、、、 D. 、、、 10.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所示为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 、、 B. 、、 C. 、、 D. 、、 11.常温下,往盛放适量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所示为横坐标表示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 水 浓硫酸 溶液的温度 B. 水 碳酸钠 溶液的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溶液 铝粉 溶液质量 A. A B. B C. C D. D 12.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有少量、,在处取得水样经检测且只含有少量,则处水中含有的物质应是( ) A. 、 B. 、 C. 、 D. 、 13.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如图甲所示),制取结束后将锥形瓶内混合物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慢慢滴加碳酸钠溶液,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滤液X一定显中性 B. 当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 、点时,溶液的 D. 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 14.某实验小组在相同条件下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放热情况,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所用药品如表。溶液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