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2329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879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PDF,试卷,物理,次月,第一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素养评价(2025.09)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小华同学先后用不发声和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 球是否被弹开,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 2.下列实验中是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的是( 手指放在喉部,说话时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面颊接触发声的音叉感觉到音叉在振动 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 用抽气机抽气,闹铃声音越来越小 3.在操场上,距离演讲者的远近不同,会影响听众听到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4.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1ice,其发声频率为 S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1ic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 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 可能是() 听觉频率范围Hz A. 1525 52 频率Hz 150 150000 52 频率z 7000120000 B.1525 发声频率范围Hz C. 15 25 52 频率Hz D.15 25 52 频率 海豚 第1页共7页 5,下列四幅图中,不属于控制噪声的途径的是( 设置噪声监测仪 B 佩裁防噪声耳單 C 安装隔音墙 D 设置禁鸣标志 6.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育杖,使用时导肓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 到障碍物,导肓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肓人 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传递的是能量 7.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员们手持一种可变色的发光杆。发光杆需要转换发出绿光和白光 等色光,模仿小草和蒲公英。则发光杆中除了有蓝色、红色灯管外,还需配的灯管颜色为( A.黄色 B.白色 C.紫色 D.绿色 8.晴朗的中午,小华在操场的树下,看到地上有许多形状一样大小不同错落重叠的圆形光 斑如图。以下关于“光斑”的理解错误的是(V A.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班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现象 C.光斑的大小跟缝隙离地面的高度有关D.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 9.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伽利略 B.为使色散光带更清晰,可将白屏适当远离棱镜 C.实验中用白色屏幕的原因是它能反射任何色光 白光 D.雨后彩虹与此现象的形成原理是相同的 10.我国古书《梦溪笔淡》中有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下列四幅图与海市蜃楼涉及的光现象 相同的是( 环中“折”笔B (中倒影C 日晷计时D 木间光斑 第2页共7页声音的产生实验(第1题) 解析:小华用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是否被弹开,这一操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证据”环节(B选项)。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开,可以收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证据。 声音传播条件(第2题) 解析: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正确实验是”用抽气机抽气,闹铃声音越来越小”。这个实验通过改变介质(空气)的密度,证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特性(第3题) 解析:距离演讲者远近主要影响声音的响度(B选项)。距离越远,声音能量分散越大,响度越小,但音调和音色不变。 超声波特性(第6题) 解析:正确答案是C。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错),需要介质传播(B错),其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20000Hz以上),比提示音频率高。导盲杖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D不全面)。 光的反射(第11题) 解析: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A选项),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这是物体颜色的基本形成原理。 凸透镜成像(第13题) 解析:B、C正确。图乙显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实像(B正确)。遮挡部分透镜仍能成完整像(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