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7 爬天都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语言运用:分角色朗读、想象,并围绕“爬”字仔细品悟,体会一老一小彼此鼓励、共克难关的勇气,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妙。 思维能力:通过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了解文章是怎样把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的。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言行,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重难点)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们去过黄山吗?读了《黄山奇石》一课,你们知道黄山有哪些奇特的景点呢?从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景色的美丽,我们首先一起来欣赏一组黄山的图片。 2.导入:在黄山的东南部,有一座海拔1810米的高峰,叫天都峰。(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天都峰名字的来历吗?古代称天都峰为“群仙所都”,意为“天上的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在黄山群峰中,天都峰最为雄伟壮丽。课文中有一个小女孩要爬天都峰,天都峰这么高,她是怎么爬上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次。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2)指导识记。 ①认读词语。(课件出示:石级 铁链 攀登 辫子 笑呵呵) ②比一比,读一读。 ③指名朗读词语,读准多音字“相”。 3.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梳理课文内容。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按照爬山前(1-5)、爬山中(6-7)、爬上峰顶后(8-10)的顺序,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 三、走进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爬山前 (1)学习第2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 ”勾画出爬山前“我”看到了什么,用“ ”勾画出“我”怎么想的,体会“我”的感受。 “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词句,体现出“我”感到很害怕,不敢往上爬。(板书:爬山前→不敢爬) ②指导朗读相关语句,体会“我”的畏难与害怕。 ③总结:作者在写爬山前时,重点写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写就特别清楚。 (2)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部分内容写清楚的。 重点写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课件标示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②分角色朗读“我”在山脚与老爷爷的对话,注意读出既惊讶又赞许的语气。 ③总结:课文是通过语言描写把一老一少相互鼓励的过程写清楚的。(板书:互相鼓励) 教师小结:爬山前,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和“陡”;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胆怯;“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运用了语言描写。 爬山中 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部分内容写清楚的。画一画小主人公爬山的动作,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爬山的姿态。(板书:爬山中→奋力攀登) 爬山中,抓住“我”的动作和样子来写,“奋力”“手脚并用”表现出“我”爬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会儿……一会儿……”将奋力攀登天都峰的“我”比作“小猴子”,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的样子。 爬到顶峰后 过渡:“我”和老爷爷登上峰顶后,又有怎样的对话呢?拿起课本,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