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249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课件(18张PPT)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57577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0课,帝制,复辟,军阀,割据,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袁世凯 民主 共和 独裁 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比较 孙中山 1.经过 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支持。 1915年末,袁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对内:专制独裁; 对外:出卖主权。 袁世凯 (1859年-1916年) 2.“二十一条” 1915年5月25日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P59“二十一条”反映了日本的什么企图?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1)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2)中国承认并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 (3)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 (4)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及财政顾问,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等。 ①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②激发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 ④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 旨在独霸、灭亡中国 ③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1.准备 阅读P59-60,完成“护国战争”的基本内容。 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反对。 1915年底 蔡锷、唐继尧、李烈钧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2.爆发 (护国三杰) 云南 蔡锷 唐继尧 李烈钧 3.结果 反对,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声罪致讨…… ———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电》(1915年12月) 材料研读 P59 阅读材料,分析蔡锷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蔡锷,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武昌起义后,任云南都督,建立军政府。1913年10月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从北京潜逃回云南发起护国运动,1916年在日本逝世。 4.拓展 为什么袁世凯的复辟这么快就失败了?有何启示?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历史潮流 ③袁世凯失去亲信与列强的支持 ④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启示: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材料一 1915年8月,第二大党进步党领导者梁启超于《大中华》月刊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表明其坚持共和、反对帝制的鲜明态度。 材料二 “梁启超、黎元洪、段祺瑞等或请辞或告假”“今日要人之辞职,皆托于病。然试究其所患者之病,大抵皆因国体而影响于身体之病也。 ———《申报》1915年9月22日 材料三 1.概念 指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 北洋军阀 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北洋军控制了中华民国中央和地方政权。 袁世凯 (1859年-1916年) 2.分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3.北洋军阀 主要派系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 目的: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方式: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奉系张作霖 皖系段祺瑞 直系冯国璋曹锟 桂系陆荣廷 滇系唐继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