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 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指用古代书面语 言写成的文章。 则:量词,“篇”的意思。 文言文二则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人物故事呢? 凿壁偷光的匡衡 悬梁读书的孙敬 刺骨读书的苏秦 囊中之物 香囊 胶囊 用口袋装 萤火虫 夜晚读书 题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车胤(yìn)(约333~约401) 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人。 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 了解作者 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萤夜读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晋书·车胤传》主要记载了车胤通过从小勤奋苦读,最终成就一番功名利禄的故事。 恭勤不倦 yān 学认字 以夜继日焉 gōng qín náng 囊 yíng 萤 gōng 恭 qín 勤 bó 博 pín 贫 学写字 数 shù(数学)(数次) 1.数目。2.几;几个。 shǔ(数落) 1.计算;点数 盛 shèng(兴盛) chéng(盛饭) 把东西放在容器里。 正确、流利地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的“榜样少年”是谁? 自读要求: / / / / / / 默读课文,说说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谨慎 勤奋 疲倦 广泛 知识,学识 明白;精通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课文精读 思考:文中哪一句具体写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贫穷 经常 得到 灯油 夏天的夜晚 就,表示承接 白绢做的袋子 装 萤火虫 用来,为了 照亮 日夜不停地(读书) 语气词,啊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练囊 囊萤夜读 用布袋装 白色的布袋 锦囊妙计 囊中羞涩 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介词。用;拿。 2.依据;凭借。 3.在;于。 4.自;从。 5.与;同。 6.连词。表目的关系。 7.以便;用来。 8.助词。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恭勤不倦 练囊盛萤 博学多通 表现在 原因 第一句 第二句 以夜继日 结果 克服困难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知识拓展 我们的先人有许多勤学苦读的动人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一直传为美谈,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记取。 ———习近平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磨成;做成 缝衣针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题解: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了解作者 祝穆(约1198年—1258年),南宋学者。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祖籍新安(今歙县)。著有《方舆胜览》《古今事文类聚》等书。 选自《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成针 《方舆胜览》是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著作,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人物、题咏等内容。 zú 还卒业 学认字 féng 逢 学写字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 / / / 默读课文,说说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溪水的名字 地点 课文精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 在山中 没有完成(学业) 放弃 离开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起因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