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330

4.1 化学式-第3课时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125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化学式,九年级,化学,科粤版,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1 化学式(第 3 课时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副标题:从 “符号” 到 “定量” 的跨越 背景图:选择一张双场景融合图片,左侧是水分子模型(H O)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1×2 + 16 = 18),右侧是碳酸氢铵(NH HCO )的元素质量分数计算(N% = 14/(14+1×5+12+16×3)×100% ≈ 17.7%),下方标注 “核心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直观呈现三类计算主题。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和),学会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的比值),能准确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质量与化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了解元素质量分数的实际应用(如化肥中有效成分含量)。 能力提升:能独立完成常见化合物(如 H O、CO 、NaCl)的三类计算,能根据元素质量分数推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如 100g CaCO 中钙元素的质量),能通过计算对比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含量(如比较 CO 与 CO 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提升化学定量计算能力。 意识培养:认识到 “化学式不仅是符号,还能反映定量关系”,理解 “定量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如判断化肥优劣),培养 “严谨计算、规范书写” 的科学态度,树立 “从定性到定量” 的化学思维。 幻灯片 3:情境导入 ——— 化学式能告诉我们 “多少”? 情境展示:呈现三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 1:医生给患者开了葡萄糖(C H O )注射液,需要计算 1 个葡萄糖分子的质量 ——— 但原子实际质量极小,如何用简便方法计算? 情境 2:农民购买化肥时,发现尿素(CO (NH ) )和碳酸氢铵(NH HCO )都含氮元素,想知道哪种化肥的氮含量更高 ——— 如何通过化学式比较? 情境 3:实验室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计算所需氯化钠(NaCl)的质量 ——— 如何根据化学式确定氯化钠的组成比例? 提问互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化合价与化学式的书写,而化学式还蕴含着定量信息(如各元素的质量关系)。如何根据化学式计算分子的 “相对质量”?如何比较不同元素的质量比?又如何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占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化学式的定量计算,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幻灯片 4:计算一:相对分子质量(Mr)———分子的‘相对重量’” 一、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定义: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 Mr),单位为 “1”(通常省略不写); 本质:与相对原子质量类似,相对分子质量是 “比值”,不是分子的实际质量(如 H 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表示 1 个水分子的质量是碳 - 12 原子质量 1/12 的 18 倍); 注意:对于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 NaCl),不存在分子,其 “相对分子质量” 实际为 “相对化学式量”(所有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计算方法相同(如 NaCl 的相对化学式量 = 23 + 35.5 = 58.5)。 二、计算步骤(以 “H O” 和 “CO (NH ) ” 为例) 步骤 1:写出化学式,确定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通常取整数,Cl 取 35.5); 示例:H O 中,Ar (H)=1,Ar (O)=16;CO (NH ) 中,Ar (C)=12,Ar (O)=16,Ar (N)=14,Ar (H)=1。 步骤 2:标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原子团的原子个数 = 原子团个数 × 内部原子个数); 示例:H O 中,H 原子个数 = 2,O 原子个数 = 1;CO (NH ) 中,C 原子个数 = 1,O 原子个数 = 1,N 原子个数 = 2(NH 有 2 个,每个含 1 个 N),H 原子个数 = 4(NH 有 2 个,每个含 2 个 H)。 步骤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