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知道运用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 语言运用:了解说明性文章有多种语言风格,感悟说明性文章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思维能力:体会散文和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审美创造: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把它的特征说清楚。 【教学目标】 1. 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3. 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获得启发 1.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性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谈一谈。 预设1:两篇文章都详细、清楚地介绍了一种事物。 预设2:《太阳》的语言比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很风趣,能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特别喜爱。 预设3: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除了刚才大家所说的内容,你从“交流平台”中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1)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如,了解太阳的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知道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4)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3.怎样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1)列数字的话,要保证数字的准确性。 (2)作比较的时候,对比的事物要通俗易懂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4.小结:说明性文章要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 二 初试身手,聚焦方法 1.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有些事物是我们熟悉的,有些是我们感兴趣的。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事物介绍给别人,你会选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初试身手”第一题的图片和文字示例。 (1)小组讨论:图中的电视塔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是怎么介绍它的? (2)教师归纳:图中的电视塔的特点是高。这段文字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把塔的外形特点介绍得很清楚。 (3)追问: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选择的事物? 3.学生动笔进行片段练习。 提醒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而且要符合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不能简单地罗列数字,或是单纯地写比喻句,要以把事物说清楚、说明白为根本目的。 4.根据标准,互相评价。 评价标准 星级 说清介绍事物 ★★★ 抓住事物特点 ★★★ 运用说明方法 ★★★ 三 迁移学法,举一反三 1.提问导入,初试身手。 过渡:如果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我们如果要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你会采用《太阳》一文的写法,还是《松鼠》一文的写法?说明理由。 2.回顾原文,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思考:这几个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鹭的外形?(颜色、身段、羽毛、喙、脚) (2)补充资料: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如种类、体型、羽毛、颜色、叫声、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等。 3.筛选资料,尝试改写。 明确要求:结合课文《白鹭》中的描写,按照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