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746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表格式教学实录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2次 大小:27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伯牙鼓琴》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文言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 2审美创造.借助“巍巍乎”“汤汤乎”等词展开想象,感受伯牙音乐的艺术之美。 3思维能力.抓住“方”“少选”“又”和“志”,阅读背景故事及资料袋,理解伯牙之志,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深入感受中国知音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巍巍乎”“汤汤乎”等词展开想象,感受伯牙音乐的艺术之美。 2.抓住“方”“少选”“又”和“志”,阅读背景故事及资料袋,理解伯牙之志,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深入感受中国知音文化。 教学难点: 抓住“方”“少选”“又”和“志”,阅读背景故事及资料袋,理解伯牙之志,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深入感受中国知音文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单元篇章页:同学们,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就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文言文、外国作品和国粹艺术的角度感受艺术的魅力。 2.金徽玉轸,铮铮弦上音,让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播放古琴曲)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吗? 生1:这应该是一种琴声,悠扬婉转,让我仿佛置身在自然山水之间。 生2:这首乐曲应该是用古琴演奏的,这样的古曲很有韵味。 3.引入新课: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跟音乐有关的文章。这是一篇古文,记录了一位春秋时期音乐家的故事。请读读课题。 生:《伯牙鼓琴》 4.师:读得很准确,“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 生:通过课文的插图和注释,我知道“鼓琴”是弹琴,“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在弹奏古琴。 师:你运用了之前学过文言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真棒! 【设计意图】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用学生喜欢的诗歌、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以此尝试展开想象,初步感知艺术的魅力。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在为今天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感受音乐之美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梳理方法,自读课文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除了刚刚谈到的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还可以查阅工具书来帮助我们理解词句。 生2:咱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文言文。 师:感谢你们的分享。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读通、读懂课文。 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02页,读读自学提示。 生:(读自学提示) (1)读准字音,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把课文通读两遍。 (2)同桌相互听读,讨论、修正读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说说文章的大意,把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 2.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困难或发现吗? (1)预设1:读准字音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生1:老师,我发现课文有三个多音字,读音不好判断。 生2:根据注释,我知道“少选”是一会儿,不久,表示时间很短,应该读“少(shǎo)”。“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第一个“为”是认为、以为,读二声;第二个“为”指为了他弹琴,因此读四声。 师:看来,根据注释理解字义,也能帮助我们判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生1:老师,我还发现“汤汤乎”和“破琴绝弦”容易读错,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师: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读准了字音。课文还有一些句子,你能读好吗? (2)预设2:读好节奏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生1:这两个语气词“哉 ”“乎”,我们曾经见过。可以在“乎”后面画上小斜线来读。 生2: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