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15862
5.2《大学之道》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0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大学之道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
统编
,
高中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信息 1. 授课课题:大学之道———儒家理想人格路线图 2. 授课年级:高中(对应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3. 授课时长:1课时(45分钟) 4. 教材分析:本课题隶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是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介绍孔孟庄理想社会与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延伸。单元以“百家争鸣与人格理想”为主题,选取儒道墨等先秦诸子经典论说,聚焦“乱世何以救、人格何以立”的千年之问。《大学之道》作为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核心文本,为学生理解先秦思想、建构精神世界提供了清晰的人格修养路径,同时其严谨的论说结构也能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与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工具书疏通《大学之道》文意,掌握“明”“亲”“止”“格”等常见文言词语的重要意义,准确翻译课文核心语句。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三纲八目”的逻辑层次,能以思维导图或示意图形式呈现其内在关系,理解儒家修养路径的系统性与递进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大学之道》“开篇点题、层层推进”的论说艺术,体会文本简洁凝练却意蕴深远的语言风格。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思考“修齐治平”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内涵及关系;掌握“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递进顺序,明确“修身”的中枢地位。 2. 教学难点:结合当代社会现实,辩证分析“修齐治平”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古今对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孔子周游列国”画面的短视频,提问学生:“如果说孔子给了我们理想人格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古代先贤是否给我们指明了路径?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就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理想地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学之道》,探寻儒家为中国人绘制的“理想人格路线图”。 (二)文化常识铺垫 1.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蕴含先秦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对当代文化教育与德性教养仍有重要影响。 2. 《大学》过渡提问:“在《礼记》众多篇章中,《大学》为何能成为‘四书’之首?” 明确:《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儒家作品),经北宋程颢、程颐尊崇,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后,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宋元后学校官定教科书与科举必读书,是“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 3. 标题解读:“大学之道”———即“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大学”与“小学”的区分:“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熹《大学章句序》 (三)文言落实 1. 自主疏通文意:发放文言字词梳理表,让学生结合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翻译课文节选的两段文字,标注疑难字词(如“明明德”“亲民”“格物致知”等),时间5分钟。 2. 师生合作解疑: 指名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明”(使……彰明)、“亲”(亲近爱抚,此处指“新民”)、“止”(达到)、“格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1-13)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3)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卷(三)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11-13)
湖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训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3)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