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阅读 第5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语句、对比朗读、角色体验等方法,深入体会语言之美和作者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描写水泥道美景的段落(第5-9自然段),读出画面感和愉悦之情。 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尝试模仿课文写法,描写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美景片段。 4 2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我”在上学路上看到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落叶,非常美丽。 2.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条水泥道给你留下的印象? 美丽、漂亮、神奇、像地毯、金色……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条水泥道,细细品味它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我们还能不能像作者一样去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美。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聚焦“美”景,整体感知 课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景? 课文第5-9自然段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自由朗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划出最能打动你、让你觉得特别美的词句。 (2)这地毯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想象“闪闪发光”可能是什么景象?“一直铺到路的尽头”让你感觉怎么样? 2. 深入品读,体会“美”言: 水泥道比作地毯 铺满了落叶,平整、色彩丰富、延伸感强 (1)读一读,想一想: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长很远 露珠、阳光照射下的湿润落叶 美得望不到头,很壮观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句子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这里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比作“小巴掌”?这样写出来的句子给你怎样的感受? 2. 深入品读,体会“美”言: 句子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写出了落叶的外形,形象生动。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熨帖地、平展地”: 写出了掉落的树叶紧密地、平整地贴合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状态,表现出了水泥道之美。 展展地 平平地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比喻 句子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子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句子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这里把什么当作人来写了?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像人? 拟人 小雨靴比作小鸟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快乐、兴奋、自由自在 2.想象一下,小雨靴(或者说“我”)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作者不仅用眼睛看(比喻写形色),还用耳朵听(想象小鸟歌唱),更用心去感受(拟人写心情),把自己融入美景之中,所以写得如此生动感人。 作者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说明“我”对这条水泥道是什么态度?这体现了作者什么特点? 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让我们在轻柔优美的钢琴曲中听老师读第5-9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 精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