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当提到“鲁迅”这两个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课本里让你反复背诵的句子,还是他笔下那些让人难忘的角色? 其实,这位我们总觉得“严肃”的先生,生活里藏着很多温暖细节———他会细心给青年作者改稿,会和家人分享喜欢的点心,会在深夜的灯下为民族命运提笔。今天,就让我们放下“大文豪”的标签,一起走进《回忆鲁迅先生》,去认识那个有血有肉、让人亲近的他。 回 忆 鲁 迅 先 生 萧 红 语言运用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校对”“深恶痛绝”“不以为然”等常考词语。 思维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整体脉络,并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审美鉴赏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难点) 文化自信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难点) 素 养 目 标 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县人,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1935年,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在上海出版并在文坛上引起强烈反响,萧红一举成名。 (1911-1942) 萧红 主要作品: 《生死场》 《马伯乐》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作者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 全书录有2.4万余字,分为45个片段。每个片段讲述一件事,片段之间没有连贯性,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休闲娱乐、读书写作,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在所有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萧红的记叙是最细腻、日常、真实的。 作品补充 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里的花朵,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1936年,鲁迅去世了,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她呈现的鲁迅先生被公认为“最真实”的鲁迅先生。 文体知识———散文 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即从形式上来看,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但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思想 分类 叙事散文 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为主,内容多围绕生活中的人、事展开,强调记叙的真实性和细节性。 抒情散文 侧重于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常以内心独白、托物言志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抒发等。 写景散文 重在描写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自然之美或人文之韵。 哲理散文 以阐述道理、发表观点为主,往往借助某种事物或现象引发思考,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 舀 ( ) 揩( ) 碟( ) 捆( ) 咳嗽( )调羹( )绞肉( ) 薪金( ) 校对( )草率( )悠然( )吩咐( ) 抹杀( )疙瘩( )洗澡( )弄堂( )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阖( ) 瞿秋白( ) 预习检测—字词注音 yǎo kāi dié kǔn ké sou ɡēnɡ jiǎo xīn jiào shuài zǎo yōu fù mǒ ɡē da lònɡ wù wéi hé qú 辨析多音字,给多音字注音。 预习检测 ( chà )差不多 ( chā )差别 ( chuāi )出差 ( cī )参差 ( xiào )学校 ( jiào )校对 ( shài )草率 ( xiào )效率 喘( chuǎn ) 喘息 湍( tuān ) 湍急 揩( kāi )揩油 楷( kǎi )楷书 字词清单 (1)轻快敏捷( ) (2) 悠闲的样子( ) (3)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4)抹,擦。( ) (5)喝汤的小勺子,汤匙。( ) (6)不好,不顶用。( ) (7)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 (8)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