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笔尖追光,记录时代 八上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消息 第一课时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掌握新闻要素、结构等基础知识,品味并学习新闻语言准确、简明、生动、雄辩的特点,能区分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差异。 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发展梳理、概括、辨析等逻辑思维;学会从事实中提炼观点,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与理性表达的能力。 感受新闻作品的结构之美(如倒金字塔结构的严谨)、语言之美(如特写的生动形象)与逻辑之美(如评论的论证力量)。 通过阅读反映我国重大成就与历史观的新闻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理解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历史观与媒介素养。 单元目标 你平时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新闻?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 广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狭义的新闻 知识链接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公开性 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故(why)、何事(what)、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表达方式: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作用: 知识链接 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某事出现某种结果。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被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级别最高的记者” 作者介绍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创作背景 诵读第一则消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 要 素 内 容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新 闻 的 六 要 素 整体感知 诵读第一则消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 要 素 内 容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新 闻 的 六 要 素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夜 长江前线,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 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已经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1.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六要素。 2.横纵观察对比新闻六要素表格,说说你发现了消息具有哪些特征。 整体感知(5分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 21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何事 渡过长江 何人 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 何故 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1.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六要素。 2.横纵观察对比新闻六要素表格,说说你发现了消息具有哪些特征。 小组讨论(3分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